319 2011-08-05 | 電影研究 |
優雅與野蠻的吃相,吸血鬼跟活屍的民生問題
文 / 宋育成

2009年一部好萊塢吸血鬼電影《血世紀》(Daybreakers)描述了被吸血鬼統治的未來世界裡,人類大量被獵殺提供鮮血最後導致血液來源短缺的問題。吸血鬼科學家不得不全力研發血液替代品,用以滿足全世界吸血鬼的人血需求。片尾吸血鬼士兵們集體互相攻擊、抓住對方身體而血液漫天飛濺的場面讓人想到徐四金的《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中全體村民受到氣味誘惑而在廣場集體做愛的場景。《香水》源自肉體的性慾,《血世紀》則是因為一種生存的食慾,這兩個形同縱慾的場面有著相仿的特色。

 (《血世紀》)

 

 (《香水》)

有趣的是,傳統的吸血鬼形象並不是那麼庸俗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世俗縮影,一如1931年經典的《吸血鬼德古拉》(Dracula)中德古拉伯爵透過強大的性吸引力誘惑異性,在她脖子上留下兩管細小的齒痕,進而將對方納入吸血鬼勢力,讓人對吸血鬼神祕而難以辨別防範的優雅行為方式感到印象深刻。德古拉伯爵雖然代表著一種貪婪、縱慾下變態的恐怖形象,卻也沾染著一絲歐洲貴族的優雅、浪漫色彩。《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1994)似乎是這類將吸血鬼電影浪漫、言情化的濫觴。湯姆克魯斯、布萊德彼特、克莉絲丁鄧絲特等帥哥美女在銀幕上張牙裂爪為七情六慾的問題爭吵不休,揭露出吸血鬼世界的藍色蜘蛛網。延續這種吸血鬼羅曼史的《暮光之城》(The Twilight Saga)系列,除了加入了吸血鬼、人類、狼人之間更為「跨物種」的情愛糾葛外,它讓我們看到了在這個奇幻類型之下,更為社會化的種族設定。如同故事中雅各所代表的狼人社群,愛德華代表的庫倫家族其背後可以延伸到一個更大的群體。在《暮光之城:新月》(The Twilight Saga: New Moon, 2009)中,愛德華因為女主角貝拉的死而痛苦地遠征義大利的佛杜里家族尋求處決,我們於是看到了相較於獸化性格的狼人更具有人類特色、律法、體制的吸血鬼文明。吸血鬼如此的「人化」使得他們除了性感之外,更像一個跟人類有著曖昧界線的另一個「種族」勢力。 

 (《吸血鬼德古拉》中優雅的德古拉伯爵)

不仿將《血世紀》當做一個影射人類文明的科幻寓言,吸血鬼也有現實的生存與民生問題,有著「嗜血」的慾望要解決。莫怪影片中的吸血鬼吃相難看,像群野獸般,或者,像是《活人生吃》(Dawn of the Dead, 1979)裡的活屍(zombie)。確實,活屍跟吸血鬼彼此之間有著相似的特色,他們都是活死人,吸血鬼千方百計想要吸到人血,活屍則是傻傻地只想到要吃人肉。如今恐怖電影中的吸血鬼早已脫離「為愛而吸」的情慾想像,而是更激進的種族擴張、更血腥的屠殺、更社會化的文明問題上。 

1968年喬治羅密歐(George A. Romero)開創性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創造出了這種行動遲緩、智商低下、集體行動的行屍走肉。不同於過去吸血鬼電影奠基於古典小說的文學背景,活屍擁有電影世代更為感官、敘事更為弱化的後現代特性。這讓他們可以輕易跨足於電影、電玩等當代媒體中扮演壞人的角色。電玩改編的《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系列電影拍得如同射擊遊戲,除了揭開商業公司製造生化兵器的陰謀之外,人類在故事中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活屍的攻擊,好好地在世界上生存下來。這種單純只為活命的邏輯也延續到了被怪物化的吸血鬼電影中,《惡夜30》(30 Days of Night, 2007)裡的吸血鬼群體趁著北極圈內冬季會有整整30天的黑夜時期在阿拉斯加小鎮內大開殺戒,影片透過鳥瞰鏡頭的視角,呈現人類在吸血鬼的圍攻中逃竄的畫面,像是即時戰略遊戲中會使用的觀看角度。這也讓吸血鬼形象脫離傳統文學之外,透過怪物化/活屍化達到了在當代媒體的跨界可能性。

 (《惡夜30》的鳥瞰視點)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祖師爺喬治羅密歐在2009年還曾經拍過一部毀譽參半的《活死人之島》(Survival of the Dead)?電影中活屍已經成為蔓延全世界的嚴重問題,然而在一個小島上,一群倖存下來的人努力地想盡辦法要跟變成活屍的親人和平共處。他們將這些失去思考能力只想著要吃人肉的活死人囚禁起來,試圖要維持變成活屍後的人們還「活著」的存在感。羅密歐想要用戲謔的手法闡述人類跟活屍之間更為實際的社會關係問題,解決兩個物種(?)之間敵對的窘境。他在結尾讓原本只吃人肉的活屍們集體嗑了一隻馬,頓時好像柳暗花明又一村,學會吃其他肉品讓這些行屍走肉跟人類之間的矛盾有了解決的途徑,彼此間和平共處的希望似乎露出了一線可能的曙光。雖然這部電影引導出的道德辯論議題還不到位,卻也簡單的揭露我們對於「生存」權的疑惑。一直處於食物鏈末端的人類,缺乏被獵殺、被吞食的生物經驗,吸血鬼跟活屍片填補了這個空缺,這些冠上人形的怪物也提供了更為反身的指涉跟諷喻。 

因此,不論吃相好看與否,本能、慾望、生殖與生存,幾個關鍵命題讓「物種延續」成了當代吸血鬼跟活屍片不斷進化與擴張的動力。讓吸血鬼從優雅地小口啜飲到大口野蠻的吞食,也讓活屍馴化、文明到學會不吃人肉。原本神祕、浪漫、恐怖的傳說跟幻想,頓時間牽扯了很多民生問題進來。 

 (《惡夜30》中吃相難看的吸血鬼)

 

 (《活人生吃》典型的活屍形象)


(本文作者宋育成為南藝大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影像美學組研究生) 


「食物」專題前期文章:

第318期  食之「欲/百」味:《蒲公英》中多重交織的文化意識 (文/李怡秋)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