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 2011-05-13 | 電影研究 |
搖擺的情慾,無法觸及的「羅麗塔」
文 / 柯妙婷

編按:近年小說文本改編電影的風潮蔚為盛行,從早先的《哈利波特》和《魔戒》,至今仍風靡全球,每每推出續集必定也是票房佳作,到近期的《暮光之城》,更回頭帶動一系列吸血鬼的流行熱潮。日本文學改編電影的歷史也有自成一派的美學和模式,去年造成話題的《告白》即為暢銷排房榜上的經典作品改編而成。而台灣今年也即將有九把刀作品的改編電影問世,電影從開拍之始,即是眾所關注的焦點。大眾文學的範疇之外,文學經典改編的例子不勝枚舉,珍奧斯汀的作品每隔幾年皆有改編版本推出,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也甫有新版上映。自本期始專欄將連續4週連載「改編電影」專題,文本改編電影不只是一個藝術體材的考量,原本就受歡迎的文學作品,電影版本連帶也能讓觀眾買票進戲院,感受不一樣形式的閱讀所帶來的刺激,時常電影也能讓文本重新受到注目,甚至開啟小說更廣大的讀者群,文字和影像各自有各自的長處和擁護者,藉由本專題,我們希望重啟且爬梳兩者之間耐人尋味不已之處。)


「我聽到一陣美妙的和諧樂音,那是來自山谷小鎮孩童的嬉戲。我傾聽那如音樂般的振動,然後我明白了那絕望的痛楚—並不是Lolita不在我的身邊,而是她的聲音不在那和弦裡。」~《Lolita》


《禁忌迷情》(Lolita,1997)改編自俄羅斯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同名小說《羅麗塔》(Lolita),內容主要在述說關於一中年男子對於一個未成年少女迷戀的故事 。1962年由庫柏力克 (Stanley Kubrick)改編執導完成電影(中文片名為《一樹梨花壓海棠》),在三十六年後阿德里安‧莱恩(Adrian Lyne)再以該部小說重新拍攝,對納博科夫的小說進行新的詮釋,不同的時空背景下被改編的《羅麗塔》呈現不同的風貌。庫柏力克所詮釋的《羅麗塔》整體氣氛著重於懸疑與諷刺,而莱恩的版本則對於故事中主人翁的情感面向有較多的描繪。對於兩者的改編,一般認為,莱恩版的《羅麗塔》更接近於納博科夫小說的語法意境,而庫柏力克版的《羅麗塔》則顯現出文化上政治性的隱喻。

關於小說改編電影的處理,筆者將之區分為兩種類別,一是寫實的將其故事敘述,運用演員的演技、對白,加上剪輯技巧呈現人物的性格並強調發生的事件;另一種則是在故事主敘述中分支出另一條線索,這條線索所呈現的會是人物內心獨白與其情感的刻畫,使影像呈現散文式的氛圍。「法國新浪潮」的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的作品風格特色便是這類著重於意識表達的影片,例如《去年馬倫巴》(L'ann derni e Marienbad),與《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運用流暢的攝影機鏡頭與詩意的旁白及具有張力的畫面構畫出一種擺脫現實時間,進入某種記憶的、自我意識的時空關係,產製出的是屬於精神性的圖像畫面。影像所呈現的事物不僅是表面上現實的世界,更多的是內心的幻影塑造,影像藉由蒙太奇的運用,及特寫鏡頭、晃動的影像、慢動作等,讓故事的敘事與自我意識連結。在當代敘述電影對於這類觀照人性內心的影像語言有不同的變形運用,在高度的敘事情節中,置入內在情感鏡頭,使得恐懼的意念或是情感、慾望得以突顯,畫外音的使用則加強了心靈層次與故事敘事的結合。而導演阿德里安‧莱恩便擅長於主觀的特寫與游移的鏡頭捕捉人性情慾以及心理的底層。如果庫柏力克加強的是情節中偵探式的懸念及陳述的邏輯性,莱恩的《羅麗塔》,則強調在一場情愛的遊戲裡中年男子亨伯特(Humbert)的對於女孩羅麗塔(Lolita)的迷戀,慾望壓抑的赤裸化。

《羅麗塔》的「迷戀」在整個影片呈現一種搖擺狀態。一開始正在駕駛的亨伯特,前進的路線左右搖晃,染血的槍枝因搖晃而移動,隨即被挪回原來的位置,血紅的雙手,輕轉動指上的黑色髮夾,背景同時出現亨伯特的獨白「…她永遠是羅麗塔。羅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羅麗塔」。「搖擺」點出這一切的不穩定狀態來自於女孩羅麗塔。在亨伯特和羅麗塔及她的母親,三人在搖椅的情景,一連串接觸的特寫鏡頭,曖昧而誘惑。當羅麗塔離開搖椅進入屋內接電話並舞蹈,搖椅的擺盪亨伯特在搖椅的擺盪韻律間透露出他對於女孩的愛慕渴望,隨著女孩母親的死去,亨伯特和羅麗塔一同踏上旅程,擺脫阻礙後,故事的主人翁終可以和他心目中的女孩走向同一座命運之輪。

在許多電影裡,一同的旅行往往是將角色帶進另一個階段的新起點,例如岩井俊二的《夢旅人》 (picnic),女主角Coco和朋友擺脫圍牆的冒險;溫德斯的《愛莉絲漫遊記》(Alice in the cities )裡少年和小女孩的旅程又或是安哲羅普羅斯《永遠的一天》(Eternity and a day)中的老人與小男孩的相遇。在路上,一同旅行的人總是會遇到挫折與阻礙,在克服難關後,不論結果走向死亡或是分離,旅行的兩人的心靈狀態是呈現一種逐漸的需要及相知相惜。亨伯特和羅麗塔的漫漫旅程開啟的是兩人的角力拉鋸,在生活上關係親密的兩人,結合的誘因在於利益的交換,就像女孩咀嚼的口香糖,被吐出又沾黏的拉扯的混雜關係,直到女孩的逃離。女孩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話語深深牽引著亨伯特,他觸摸她、親近她、愛慕她,但亨伯特並未因距離的「近」而得以進入羅麗塔,望向羅麗塔的目光,發現更多的是陌生與疏離。因此,亨伯特最終走向自我毀滅,將羅麗塔心中的「愛」進行消滅,讓自我最原初的愛戀得以保存其單純美好。


(本文作者柯妙婷為南藝大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影像美學組研究生)


引用主要片單:
《禁忌迷情》(Lolita)。導演:Adrian Lyne。演出:Jeremy Irons, Dominique Swain。AMLF,1997.

相關文章
即日起捐款贊助《放映週報》1500元以上,可獲《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作者親筆簽名書一本,或《梅丁衍─辛辣國族》導演親筆簽名版DVD一份。名額各30名,贈完為止。
6/8 紀工聚會台南場【寫實轉化:紀錄片的可能性】
第五屆兩岸電影展6/7-6/12
6/1-7/4 高雄電影館「永恆的幻城—電影x文學」影展
2014 歐洲獨立電影節開放報名
遠大前程5/17~5/30
聖誕玫瑰banner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國立中央大學 電影文化研究室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