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472 2014-08-21 | 私房影評 |
《依達的抉擇》:詩化的波蘭精神
文 / 魏豫豪

「在這個世界,你只能選擇接受或死亡」這是柏格曼給我們的忠告,對一個國家來說,歷史是比現在還早的存在,使的我們無力選擇死亡,因此,面對世上的悲劇,我們必須選擇和解。人類史上最大的悲劇莫過於納粹政權對猶太民族的屠殺,波蘭更是此次屠殺裡位處核心、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背負著這樣的血淚,波蘭人要如何去面對這樣的慘案,從五六零年代許多波蘭大師的作品裡,可以看見他們對此件慘案的質問,來自宗教、出於人性,目的無非是諷刺、控訴,但去年的電影《依達的抉擇》(Ida)卻將目標轉向和解,算是波蘭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轉變。

影片的對白相當少,故事核心的主角依達(艾嘉達庫雷莎 飾)更是如此,然劇情卻是跟隨著她的生活所發生的事情轉變進行,單線敘事有著不急不慍的節奏是整部電影最成功的特點,配上構圖極美的畫面,雖然是黑白影像,燈光卻安排的恰如其分,將敘事權放入背景畫面與主角的一般生活中。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劇本、燈光、攝影都做到幾近滿分,是個十足精彩的觀影經驗;但真正讓人驚訝的,是這部電影作為政治寓言所需要的勇氣。《Ida》對我來說,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寓言。他講的不是過去,而是現在。

主角Ida木訥的性格一如波蘭民族:寡言、嚴肅,而依達的出生也代表了波蘭本身族群認同一向有著的衝突,更表現了信仰上差異在波蘭歷史上的重要性,如片中提到拉比與神父是兩個宗教的角色,若無法分清自己是什麼人,便無法找到自己的歸屬。而帶著劇情前進的是Ida父母的墳墓,她找回自己的本名,與表面上是個嚴肅的法官、私下卻自嘲是婊子的阿姨踏上旅程,找尋自己的歷史。一直有很多電影選擇處理二戰時猶太突殺的問題,今年北影的另一部《沉默的共謀者》抑是。但後者太執著於將往事曝光,並且要以足夠殘忍的手法,試圖將這段悲慘的過去丟上現實面前。這類報復似的影片無法理解的是,這些歷史問題必須先經過自己國家的消化,才能有權利選擇悲劇的未來。我認為,《Ida》就是在處理消化的動作。影片一直以冷靜卻溫暖的鏡頭,用第三者的角度看著Ida走過這段追尋之旅,不帶有過多誇大、也不帶著過度憐憫,這樣的態度才是悲劇發生後,我們最應該採取的觀看視角。而不是報復性的丟上自已為更加殘忍的事實(《Ida》處理的也是波蘭人殘殺國內猶太人的事件),如果連發生悲劇的國家都不能接受這段歷史,我們又該如何去向肇事者述說他的行為呢?

我覺得,片中的依達就是波蘭,那位在酒館吹奏John Coltrane的男子就是代表西方文化,他帶給波蘭人第一次派對、第一根菸、第一次性經驗,最後作為波蘭意象的主角脫下禮服,換上屬於自己的修女服,投入下段旅程。片中找到的歷史都不再是殘酷的畫面,不再粗暴地恐嚇著我們這個民族受到的待遇,反倒是Ida更貼近人性的真誠態度,一如二戰後的波蘭,經歷民族認同的挑戰、面對了屠殺事件的現實,也接觸倒西方文化的誘惑,最後她的選擇會是什麼?這個問題或許就是促使依達踏上另一段旅程的原因。至於那會是什麼樣子?我想,答案存在於未來的波蘭,經過和解後,她們將會如何帶著歷史前進。

 

關於作者

魏豫豪
南部人,現職為大學學生。受到影展的刺激開始探索電影的世界,喜歡用文字解讀電影。

相關文章
2015年金馬奇幻影展
情/慾‧流動 專題影展
AND亞洲紀錄片巡迴影展
當南風吹起--証言、劇場 影像展
2015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
電影工作坊(二)影評養成工作坊
如何撰寫電影企劃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徵聘專案教師公告
2015信誼兒童動畫獎 即日起開始報名
2015青春影展全面徵件中
公視「第九屆觀點短片展」開始徵件
 
橘子成熟時
雪地迷蹤
「台灣電影數位修復計畫」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