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資料館
466 2014-07-07 | 放映筆記 |
主題城市波蘭華沙 10個你不可不知的關鍵字
文 / 牛頭犬

走過二十世紀的戰火、屠殺與鐵幕歷史,波蘭從1990年代至今漸漸轉型為政治經濟開放自由的國家,當代波蘭電影的多元豐富,正反映著她的旺盛活力。但要了解波蘭電影,我們還是必須追溯過往,看看造就這一切的影人們,是如何從艱辛的路途中找到創作的根源。


1. START 藝術電影協會

波蘭最著名的創作者無疑是音樂家蕭邦,但早在他出生前,波蘭就已被普俄奧三國瓜分而滅亡了,然而波蘭人民堅強鮮明的民族性,使這個地域一直維持著其獨特地位。

波蘭早在1898年被佔領時期就出現電影業(新聞紀錄片)。1908年第一部劇情片《安東首次到華沙》(Antoś pierwszy raz w Warszawie)問世,電影業開始蓬勃發展。一戰結束後,波蘭統一復國,但此時電影市場卻反而充斥美、法、德等外語片,國內自製的電影,還停留在陳腔濫調的笑鬧、悲情、反德俄的主旋律上。

於是1929年,幾個有遠見抱負的導演與理論家,包括亞歷山大福特(Aleksander Ford)、汪妲亞庫鮑夫斯卡婭(Wanda Jakubowska)和耶日托普里茲(Jerzy Toeplitz)等,組成了「藝術電影協會START」(Society of the Devotees of the Artistic Film),呼籲電影創作不應沉迷風花雪月或愛國教條,必須有其社會意義、反映現實。福特1932年作品《街頭夥伴》(Legion Ulicy),描述送報童努力想贏得比賽大獎,以籌措病母醫藥費的故事,就是此運動的代表作。可惜START未能維持太久,1939年納粹入侵,波蘭再次亡國,這些創作也隨之停息。不過此精神在二戰後延續下來,開啟波蘭電影的黃金時期(福特成為華依達的老師,亞庫鮑夫斯卡婭成為大屠殺電影之母,托普里茲成為洛茲電影學校最重要的校長)。


2. Łódź 洛茲

洛茲(Łódź)是波蘭工業城,首都華沙二戰後殘破不堪,當局便將電影與劇院學校暫時設在戰火波及較小的這裡,慣稱「洛茲電影學校」(Łódź Film School)。1945年創校時,波蘭正受蘇聯高壓控制,社會主義式的寫實主義,是創作的唯一指標,不過戰前START那群具理想性的電影人進入校園任教,帶來一種內在自由的創作意念,奠定下根基。1950年代中,溫和派的葛慕卡擔任波蘭總書記,社會氣氛較為自由寬鬆,校長托普里茲趁勢推動新的社會寫實路線,帶來關鍵性的影響。於是,當第一批畢業生如華依達和蒙克開始創作後,便立即拍出讓世界驚豔的卓越作品,而1950年代中期入學的史考利莫斯基和波蘭斯基,更再接再厲讓波蘭電影名聲響遍全球。

1968年共黨內部鬥爭,軍方對學生運動進行鎮壓,衍生成反猶太政策,波及到洛茲,許多教授與學生被開除驅逐,連校長托普里茲都也遭解職,離開波蘭(到澳洲創立電影學校)。在此前後畢業的創作者,贊努西(1966年畢業)和奇士勞斯基(1968年畢業)則在獨特的時代氛圍中,開創了波蘭影史上最具特色的道德焦慮電影,持續讓世人著迷讚嘆。經歷過1980年代的戒嚴動盪到走出鐵幕,洛兹電影學校以其享譽全球的傳統與師資,持續為影壇灌注新血,更吸引世界有志於影視創作的年輕人,慕名而來波蘭學習。

3. Zespół 電影創作小組

1955年,波蘭的文藝部門以較容忍開放的態度實施分權,成立八個由影人主導的創作團隊,統稱「電影創作小組」Zespół(即「團隊」之意),自行負責其內部的拍攝及預算,雖然電影公開放映仍要經文藝部審查批准(許多影片完成卻無法上映),但許多志同道合的導演在其中相互支持激盪,完成不受當局及市場干擾的作品。像是華依達與蒙克就同屬於「Kadr」小組,建立了聞名於世的波蘭學派,贊努西與奇士勞斯基所屬的「TOR」小組,則是道德焦慮電影的大本營。1968年的動亂,使得多數小組受到牽連而停擺,直到1970年代才部份恢復作業(華依達轉為「X」小組總監)。

4. Polish Film School 波蘭電影學派

受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影響,1955後,幾個經歷大戰洗禮的導演如華依達(曾加入護國軍)和蒙克(曾參與華沙起義),開始藉納粹佔領波蘭時的反抗軍、集中營等歷史背景,呈現更具真實衝擊力的社會人性描寫,突破共黨當局僵化的社會主義寫實風格,拍出獲得舉世共鳴的傑作(例如華依達「扺抗三部曲」和蒙克《鐵道上的人》Man on the Tracks),被稱為「波蘭學派」,成為1950到60年代東歐最重要的電影流派。


5. Cinema of Moral Anxiety 道德焦慮電影


相較新寫實主義電影,波蘭學派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不能拍攝當代的現實,但1970年代中後波蘭社會取得進展,知識分子與工會相互串聯,反對派「團結工聯」開始參與政治運動(但隨後就因蘇聯干預而實施戒嚴)。在此氣氛下,導演們開始敢於展現當前社會的真貌,甚至針砭共黨的腐化,並探索面對政治壓力、經濟難題與道德理念衝突時的困難處境,掀起「道德焦慮電影」風潮。這時的華依達,還有初達創作顛峰期的贊努西、奇士勞斯基,與受到捷克新浪潮洗禮的艾格妮絲卡荷蘭,都是代表人物。雖然這次運動在1981年的戒嚴下被迫落幕,但對波蘭影壇的影響卻極為深遠。

6. Wajda 華依達

肩負波蘭歷史與民族精神的華依達(Andrzej Wajda),無疑是波蘭最偉大的導演。1955年躬逢其盛地在管制鬆綁的環境中進入片廠,包括代表作《灰燼與鑽石》(Ashes and Diamonds)的「抵抗三部曲」讓他聲名大噪,1977年起以工會運動為題的三部曲《大理石人》(Man of Marble)、《波蘭鐵人》(Man of Iron,1981年坎城金棕櫚)及最新作品《華勒沙:希望之人》(Walesa. Man of Hope)展現他對波蘭當代歷史的責任心。高齡88歲的他已獲歐洲三大影展與奧斯卡的終身成就獎。


7. Polanski 波蘭斯基


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人生和作品一樣戲劇性,猶太裔的他二戰時假扮天主教徒躲藏而倖免於難。13歲進入劇團,受華依達攝影師的推薦演出《這一代》(A Generation,1955)並進入洛茲電影學校。學生時期的創作已倍受矚目,畢業後首作《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1961)更入圍奧斯卡外語片,但波蘭當局對本片多所刁難(據說葛慕卡還拿菸灰缸砸銀幕),於是當1962年英法提出拍片邀約後,他便斷然離開波蘭。而後他進入好萊塢,拍了《唐人街》(Chinatown,1974)等挖掘內在黑暗的經典。2003年回顧大屠殺歷史的《戰地琴人》(The Pianist)讓他獲得坎城金棕櫚和奧斯卡最佳導演,至今拍片不輟。

8. Skolimowski 史考利莫斯基

性格叛逆的史考利莫斯基(Jerzy Skolimowski)進入洛茲電影學校前,原本就是作家,畢業前就已幫華依達編寫了《愛情像魔法》(Innocent Sorcerer,1960),也和波蘭斯基合寫了《水中刀》劇本。1963年畢業後拍攝半自傳的「波蘭六重奏」,其中1967年第四部《把手舉起來》(Hands Up!)在波蘭被禁,自此他離開祖國轉向西方發展,同年在比利時拍的《出發吧!戀人們》(The Departure)獲得柏林金熊獎,近期代表作為2010年獲威尼斯評審團獎的《我不要死》(Essential Killing)。 

9. Zanussi 贊努西

除了華依達,另一個根植波蘭的偉大導演贊努西(Krzysztof Zanussi),大學其實讀的是物理與哲學,但那時便以業餘身份拍片。從洛茲電影學校畢業後,他拍了大量電視與紀錄片,並在「TOR」小組開始劇情片生涯。1970年代中,他在國內外聲望日隆,《靈性之光》(The Illumination,1973)獲盧卡諾金豹獎,而《黑幕疑雲》(Camouflage,1977)被視為道德焦慮電影的開端。多才多藝(也是成功的作家與劇場/歌劇導演)又理性善溝通(與共黨折衝)的贊努西,也是波蘭各大電影協會與論壇主席,1980成為「TOR」小組總監,栽培許多影人。代表作還包括1984獲威尼斯金獅獎的《寂靜太陽年》(A Year of the Quiet Sun)。

10. Kieślowski奇士勞斯基

「我不覺得自己是世界公民,仍然自覺是波蘭人。任何能夠影響波蘭的事情,都能直接影響我…她是我的世界,我出生的世界,毫無疑問地也將是我落葉歸根的世界」
--奇士勞斯基

1990年代後全球最知名的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當年是為了對劇場的熱情而去考洛茲電影學校,卻考了三年才考上。畢業後為國家的工作室拍攝紀錄片,卻在拍《車站》(Dworzec,1980)時的小插曲而抽手。1976年在「TOR」小組開始拍劇情片,因《電影狂》(Camera Buff)同時在莫斯科及柏林影展獲獎而打開國際知名度。而後風靡各國的電視劇「十誡」(The Decalogue)為他引來國際資金,拍攝了《雙面薇若妮卡》及轟動全球的「三色」,卻在宣布退休後不到兩年,在波蘭家鄉離世。

相關文章
「虛擬藝術村V2.0」網路和影音與公共的藝術教育平台登場
2015年「草草影展」3/14~22@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摯愛.李麗華」春季影展3/21~5/30@國家電影中心
「遊牧影展」戶外派對4/18@微遠虎山
「讓我們用影像改變世界」 紀錄片培訓營 強 力 招 生 !
2015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
電影工作坊(二)影評養成工作坊
如何撰寫電影企劃案
【高雄市電影館】烈火如歌
溫德斯的寂寞公路 溫德斯影像精選展
2015年金馬奇幻影展
AND亞洲紀錄片巡迴影展
2015青春影展全面徵件中
公視「第九屆觀點短片展」開始徵件
2015信誼兒童動畫獎 即日起開始報名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第七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
 
橘子成熟時
雪地迷蹤
「台灣電影數位修復計畫」
Taiwan Docs 紀錄片資料庫
紀錄片工會
關於放映     徵稿啟事
版權宣告     刊登訊息
客服信箱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