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4618
千迴百轉,返璞歸真:
專訪《上岸的魚》導演賴國安
自私的人最愛自己——《當愛不見了》
文/ 黃香
小男孩如鬼魅幽魂般的存在,凝結了千千萬萬個受忽略、被傷害的孩童的共像。失蹤照是有力的控訴:自私的父母最愛自己,只為自己擘畫幸福。愛不見了嗎?或許其實根本就沒有愛?
抽離情感,壯大孤獨——《Loveless》
文/ 張敦智
時間已經被切割成三個層次,分別是疏離、混亂、與主觀的自由。這也是導演薩金塞夫對當今社會現況的認識,刻意長久停滯的鏡頭,代表了疏離的時間,個人(觀看)之於世界的難以親近;小孩湧出則讓電影進入對訊息混亂、爆炸的狀態;而Alyosha到森林玩,則進入主體平靜、快樂的時光。這樣區分時間的方式,在往後的片段裡不斷重複著。
《今天跳舞不打仗》:看到黑影別開槍
文/ 包子逸
與其說這是一部反戰電影﹝或引戰電影,從主政者角度來看﹞,不如說這是一部思索生命本質的電影,相當卡夫卡式的──思索荒謬,向來是所有傑出反戰小說與電影擅長之處,但這部片並不想受政治背景侷限。
短片的商業潛力?——記2018年克萊蒙費宏短片市場展
文/ 王慧茹
短片長期隱身於長片之後,一直以來被視為創作者初試啼聲、邁向長片的跳板,無法進入戲院放映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傳統的電影工業鏈中,製作、發行和放映是三個基本環節,電影短片往往停留在第一或第二階段,獲得正式在戲院放映的機會少之又少,當今電影短片似乎只能在其他新興媒體中找到一線生機。然而在法國,卻有人反其道而行,嘗試將短片推進戲院。
「佳餚上桌囉!」——記第四十屆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
文/ 王慧茹
第四十屆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在2月2日晚間盛大展開,於2月10日畫下句點,一如往年除了法國競賽單元、國際競賽單元及Labo競賽單元三個主競賽外,還推出兩個觀摩單元,圍繞在一個主題與一個國家。今年的主題是食物,用「佳餚上桌囉!」為影展揭開序幕,國家則針對瑞士。豐富的片單與多樣化的單元規劃,吸引了超過16萬2000觀影人次,是法國繼坎城後的第二大影展。
尋找虛構中的另一層真實—《櫻桃的滋味:阿巴斯談電影》書介
文/ alfredo
全書最令人興奮的地方或許在於阿巴斯和學員們在討論故事發想的章節,他設計了工作坊課程的一個拍攝限制:讓故事圍繞在電梯發生,因為限制將能激發創造力。他很快阻止了學員談論故事的主題,並不斷強調故事的發想應該從看見和聽見了什麼著手。當一個情境被描述出來,導演立即會質問該如何架設攝影機,或安排一個角色展現情緒,他則反問觀眾又該如何從畫面和聲音來理解?這些創作上的引導和啟發不只對拍片者,其實對觀影者也同樣受用。
【台北電影節】第20屆台北電影節雙競賽全面啟動——2018台北電影獎、國際新導演競賽報名開跑!
閃耀金穗40 新銳創作最YOUNG!
【光點台北】2018年3月上映電影資訊
「絕色之城‧台南有影」 107年公用頻道影片徵件活動」即日起開跑(3/25截止)
【高雄】第七屆「台灣華文原創故事編劇駐市計畫」徵件開始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